浅谈施工临时用电的通病及其对策

无锡滨湖区建设工程安全监督站——沈威
【信息时间:2009-12-19  阅读次数:】【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200571日实施新版用电规范JGJ462005以来,在规范安全用电,有效遏止触电事故的发生,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施工单位对新规范理解不透彻和实施新规范滞后,用电管理松懈,安全隐患较为突出。现就施工现场在用电方面存在的通病及其对策作简单分析,旨在进一步提高对安全用电的认识,加强管理和正确执行新规范,减少触电事故的发生。

一、        施工用电组织设计

通病:施工用电组织设计编制人未能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对施工现场的勘踏工作不全面或根本未到现场,用电组织设计针对性和指导性不强,无实用价值。有的施工用电组织设计的编制人非专业电气技术人员,编制人仅仅凭施工经验编制,审核、审批把关不严格,给施工现场安全用电留下了的漏洞,无触电事故应急预案。

对策:首先,公司加大人力资源的投资或建设,在技术部设置电气工程师岗位,专门负责施工用电的编制,杜绝在源头上出现纠漏,把好审核、审批关口,一开始就进入规范、可控、有序的管理程序。其次,施工用电组织设计的内容包括以下:1.现场勘测;2.确定电源进线,变电所或配电室、配电装置、用电设备位置用线路走向;3.进行负荷计算(按需要系数法和二项式法);4.选择变压器;5.设计配电系统(A:设计配电线路、选择导线或电缆;B:设计配电装置、选择电器;C:设计接地装置;D:绘制临时用电工和平图纸、主要包括用电总平面图、配电装置布置图、配电系统接线图、接地装置设计图)6.用电防护措施;7.设计防雷装置;8.制定安全用电措施和电气防火措施。第三,严格遵守JGJ46---2005的要求,用电设备满5台以上,或设备容量在50KW以上者,应编制施工用电组织设计。其作用是指导、规范安装、安全操作施工用电的专业性技术文件,在用电资料中占有重要作用。因此,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的编制要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同步进行,充分考虑施工现场的环境和电源点和情况、设备容量、漏电开关等电气设备的选取、线路的敷设方式、日常维护管理等方面。

二、        线路架设

通病:临时用电线路架设未按标准和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落实。整体线路布局凌乱,电缆线拖地无保护措施,在脚手架上挂设缠绕,塔吊的主电缆线无段固定措施,私接电线的现象严重。

对策:严格按JGJ46---2005的规定和施工临时用电组织设计的要求,进行线路的架设或埋地敷设。线路架空时,采用钢筋混凝土杆或木杆,木杆不得有腐朽,其梢径不应小于14CM;电线杆埋深为杆长的1/100.6M,线路架空的档距、孤垂、与周边建筑物、大型机械设备的安全距离等均应满足规范的要求。当采用埋地敷设时,避免重物堆载和车辆辗压的区域,埋深为0.7M,上下左右各铺5CM的细砂,并覆盖砖、混凝土等硬质保护层;设置埋线标记点,以便日后维修和取出,做好埋地线路的隐蔽工程记录。对于引入建筑物的电缆,严禁穿越脚手架,而应采取电缆埋地,设置护线套管的方式引入建筑物内,充分利用电梯井、垂直孔洞等处进行垂直敷设,每处楼层固定处不得少于一处。施工工地应首选埋地敷设的方式,这样做的好处是施工现场整洁干净,线路分布清晰;避免了电线架空时,与大型设备、脚手架的安全距离有冲突和线路凌乱,规律性差等弊端。

三、        配电箱

通病:施工工地未严格按“三级配电、二级漏保”的原则进行配电,一闸多机。电箱位置设置不当,周围有建筑材料或远离施工区域,无法在危险情况下立即断电,延长了抢险时间。使用非标准电箱,内部电气关不符合规范的要求,漏电开关的漏电保护电流偏大,达不到分级保护的要求,给施工生产造成了影响和安全生产留下了隐患。

对策:严格遵守“三级配电、二级漏保”的原则,开关箱配置到每一台机器设备。针对施工现场的用电设备的分布,确定电箱的方位。如总配电箱的设置在尽量靠近电源处的配电房内,其内部的电气开关应设置总隔离开关、总漏电开关、总断路器及各分路漏电开关,N线与PE线端线板分开设置。分配电箱的作业半径为30M,其内部的电气开关的配置为总隔离开关、各分路隔离开关和各分路断路器,可不设漏电开关。进线出线不得用活动插座连接。开关箱与用电设备的控制距离不得大于3M,其内部的电气开关配置为隔离开关、熔断器和漏电开关。如漏电开关具有短路、过载等保护功能,可不设熔断器。在分级保护上,上一级漏电开关的额定漏电起跳电流与下一级漏电开关的额定漏电起跳电流要上下配合,不可颠倒设置或者设置成一样大小,防止出现一跳一大片影响施工生产或者漏电开关不动作,无保护作用。总箱内有的漏电开关的额定漏电起跳电流与漏电起跳时间的乘积小于等于30MA,开关箱内的漏电开关的额定漏电起跳电流小于等于30MA,漏电起跳时间小于等于0.1S。潮湿环境处的要求是小于等于15MA。每天上班前,电工必须对漏电开关进行试跳,不合格的漏电开关立即更换,做好漏电开关的试跳、维修记录。

四、        保护零线(PE)引出位置

通病:施工安全管理人员和部份电工对TN---S系统的概念认识不清,保护零线(PE)引出点错误,直接影响施工用电的安全。如保护零线(PE)虚接,有的工地上未采用国标黄绿双色绝缘线,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混接:1、施工现场一部分设备采用保护接地,一部分采用保护接零;2、施工现场和外电线路的保护方式不统一,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同时存在。若保护接地的设备发生漏电,则保护接零的设备也会带电,就会造成人员触电事故。

对策:加强安全人员和电工的教育培训,了解TT系统,TN-STN-C-S系统的原理及优缺点,杜绝认识上的误区。其次,根据JGJ46-2005的规定和施工现场电源点的实际情况选择保护方式。如施工现场的电源是专用变压器,则必须采用TN-S系统,保护零线从工作接地线、配电室(总配电箱)电源侧零线或总漏电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应单独设置。如采用共用变压器时,则应注意以下几点:1、应查清保护方式,若是对方采用TT系统,则施工方也应采用TT系统,形成三相五线线制的TT保护接地系统。2、若是TN-C系统,则应采用TN-C-S系统,保护零线从电源进线零线重复接地处或总漏电开关保护器电源侧零线处引出,形成局部TN-S接零保护系统(TN-C-S)。保护零线的截面面积要满足以下要求:S16mm2PE=S;16<S35mm2PE=16 mm2;S>35 mm2,PE=S/2 mm2。为了防止PE线断线,应设置重复接地,采用接地材料为角钢(板厚不小于4mm),钢管(钢管壁厚不小于3.5mm),圆钢(直径不小于4mm)。严禁采用螺纹钢作为接地体。其主要原因是:难于与土壤紧密接触,接地地阻不稳定之故。重复接地设置点为总配电箱处,配电系统中间处、末端处,不得少于3处。重复接地地阻要求为小于等于10Ω。

五、用电管理

通病:施工用电管理不严格,无用电管理制度,或有制度但未贯彻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用电责任制未落实到位。项目部管理责任不到位。疏于对电气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和相关安全交底。工人的不安全用电行为时有发生,如私接乱拉等。日常的维修、保养无书面资料,电线破损、漏电开关失灵,电箱损坏等隐患得不得有效的整改。无专职电工人员负责用电管理,电工作业人员责任心不强。

对策:用电管理目的就是要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和加强各级人员安全意识和责任心,消除设备的不安全状态。首先,建立用电管理制度,建立临时用电组织设计、安装、验收、维修、变更等台帐资料。上岗的电工作业人员的职业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直接班关系到施工用电的安全与否,所以电工应持证作业,定期参加复审,及时学习新的业务知识,负责电气安装、维修等日常工作,对工作具有高度的责任心。项目部应杜绝无证人员作业。其次,建立安全用电各级责任制度。项目部责任加强用电知识的教育与宣传。涉及到操作电气设备的作业人员,要及时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发现违规、违章使用电器设备,严格进行处罚并进行教育。临时用电要经技术部门、项目部共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加强日常用电的巡查和维护,使施工用电始终处于良好、安全及可控的状态下。

结束语:施工用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工程,贯穿于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其使用的环境较为恶劣,现场变化大,涉及到广大施工作业人员和机械设备的安全。用电管理成为安全管理的重中之重,以科学严谨、高度负责的态度编制用电组织设计,以责任到位、措施落实、长效管理为中心、以加强对职工的安全教育和安全行为的监管为内容,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企业制度,就能搞好施工用电的安全管理,杜绝触电事故的发生,为施工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