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要能做“苦行僧” ——参加滨湖区建设局机关公文写作培训班有感

【信息时间:2011-5-25  阅读次数:】【字号 【我要打印】【关闭】

写作要能做“苦行僧”

——参加滨湖区建设局机关公文写作培训班有感

 第一境界为: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520日下午,区委办朱长友副主任在滨湖区建设局机关公文写作培训班描述公文写作的三个境界。

公文写作是文字工作的一种,具有文字工作的通性,具有单调、枯燥、繁琐等特征,要做好这项工作,必须饱含热情,具有吃苦精神。常有人用“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这句话来说明写作的艰苦和不易。

谈到提高文字写作水平,很多人都会说要多读、多看、多写。这些固然重要,但我感到,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有很强的吃苦精神。我们知道搞文字工作,是一个苦差事。有人说是好汉子不愿干,懒汉子干不了。好汉子未必不愿干,但懒汉子肯定干不了,因为他吃不了那份苦。有的人怕写材料,宁可“跑跑腿”,也不愿“俯首写”。有的人不愿写材料,能推就推,能拖就拖,事实上都是懒惰思想在作怪。要想使文字写作水平有提高,首先就要敢吃苦、能吃苦、肯吃苦。

要有吃苦奉献的思想准备。文字工作,从时间上讲没白天没黑夜,什么时间来了任务什么时间干;从工作量上讲无休无止,今天的任务还未完成,明天的任务又来了,一年到头闲不住;从标准上讲没有统一尺度衡量,一篇材料这个领导认为写的好,另一个领导可能就认为写的不好;从内容上讲无边无际,有计划方案、总结汇报、领导讲话、研究性文章,涉及多种体裁,不同领域。由此不难看出,要想有高人一筹的文字水平,就得吃别人吃不了的苦,付出常人付不出的努力。

要有耐住寂寞的持续恒心。文字工作是个苦差事,有位资深“老文字”常说:“文字工作,需要大脑24小时思考问题,甚至吃饭、睡觉都在考虑文章”。提高文字工作水平,要坐得住板凳,止得住心境,借用古人一句话,叫做“宁静以致远,淡泊以明志”。柳永有一句词也写的很好: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写材料的人经常与孤灯为伴,“燃亮读书灯,一身都是月”;与清贫为伍,不被浮华所诱惑。要想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还真得要有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境界,别人玩时你不能玩,别人休息时你要坐得住。

要有勤于积累的良好习惯。古时候,有一个秀才在家写文章,几天也没写出几个字。他老婆看了后说,难道你写文章比我生孩子还难吗?秀才说,你生孩子是肚子里有,我写文章是肚子里没有啊!这是个笑话,但也说明写文章肚子里要有货,平时要勤于积累,多读、多看、多积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写好公文或信息材料,一定要在积累上下工夫,看书学习是积累,到现场实践中观察是积累,向有经验的人学习也是积累。一个从事写作的人如果平时没有良好的积累习惯,没有科学的积累方法,要想写出精品文章是极为困难的。只有在积累上下苦功,写作时才能做到举重若轻,水到渠成。

一位参加此次局机关公文写作培训班的通讯员身有体会的说“通过‘逼着’自己去写文章,不知不觉,自己说话有条理了,思考问题有深度了”。写作是个苦差事,但是“有所失必有所得”,引用区委办朱长友副主任的话作为文章的结尾,“经常写作的人,可以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良好的分析判断能力、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永刚、瑞良)